新闻动态

满足您的多种科研及工业界需求

共晶筛选:提升药物溶解度和稳定性,开启新药与改良型新药研发的大门
发布日期:2025 . 08 . 13
外泌体脂质体

在药物研发的征程中,溶解度与稳定性是决定药物能否成功走向临床的两大关键壁垒。据统计,约70%的候选药物因溶解度不足导致生物利用度低下,许多上市药物也面临物理或化学稳定性方面的挑战,影响其长期储存、使用便利性或潜在的疗效一致性。共晶筛选技术的出现,为突破这两大瓶颈提供了精准解决方案——通过筛选合适的共晶形成体与活性药物成分(API)形成稳定共晶,在不改变药物分子核心结构的前提下,实现溶解度与稳定性的定向优化。青云瑞晶凭借在晶体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构建了系统化的共晶筛选平台,以技术创新推动这一方法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为新药与改良型新药研发开辟了全新路径。

共晶筛选:提升药物溶解度和稳定性,开启新药与改良型新药研发的大门

一、溶解度突破:从难溶困境到生物利用度跃升

共晶筛选对药物溶解度的提升作用,源于其对分子间作用力的巧妙调控。传统难溶性药物的晶型中,分子通过强晶格能紧密堆积,难以在水性环境中解离;而共晶形成体的引入可打破这种紧密堆积,通过API与共晶形成体(CCF)之间形成新的分子间作用力(如氢键、范德华力等),构建了一种新的晶体结构,其晶格能通常低于API自身的稳定晶型。这种较低的晶格能使得晶体在水性环境中更易解离,同时,选择合适的CCF(如亲水性CCF)还能直接增强药物分子的溶剂化作用,共同提升溶解度。。

青云瑞晶的筛选案例显示,对于BCS II 类(低溶解度、高渗透性)药物,共晶技术可使溶解度提升数倍至数十倍。某抗肿瘤药物的原始晶型在水中溶解度仅为12μg/mL,经共晶筛选后,与烟酰胺形成的共晶溶解度达到280μg/mL,生物利用度提升5.3倍,原本需要静脉注射的药物实现了口服给药可能。

这种溶解度优化具有显著的靶向性。通过选择不同极性的共晶形成体,可精准调控溶解度提升幅度:对于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筛选高极性形成体实现溶解度大幅提升;对于需要缓释效果的药物,则选择低极性形成体维持适度溶解度。

二、稳定性强化:构建药物的“结构防护盾”

药物稳定性不足往往导致有效期缩短、储存条件严苛,甚至引发临床疗效波动。共晶筛选通过构建更稳定的晶体结构,为药物分子打造“防护盾”,从根本上提升物理与化学稳定性。

在物理稳定性方面,共晶可抵抗晶型转变与结块。某抗生素原料药在储存过程中易从稳定晶型转变为亚稳定晶型,导致吸湿性增加、流动性变差。在化学稳定性方面,共晶能抑制水解、氧化等降解反应。这种稳定性提升无需依赖辅料添加,仅通过晶体结构设计实现,避免了辅料引入可能带来的兼容性问题,尤其适用于复方制剂研发。

三、新药研发的技术跳板:从候选化合物到临床药物

共晶筛选正成为新药研发的“加速器”,在候选化合物优化阶段解决成药性问题,大幅降低开发风险。

在早期发现阶段,共晶筛选可与活性筛选同步进行,对有潜力但理化性质不佳的候选分子进行“抢救性优化”。对于全新靶点药物,共晶筛选能拓展化学空间。传统药物设计受限于分子自身理化性质,共晶技术则通过引入形成体的功能基团,赋予药物新的理化特征。青云瑞晶为某G蛋白偶联受体激动剂设计的共晶,成功改善了溶解度。

在专利布局方面,新共晶形式可获得独立知识产权,延长新药保护期。青云瑞晶的“共晶专利地图”服务,能在筛选阶段规避现有专利壁垒,帮助企业构建差异化的专利组合,提升新药市场竞争力。

四、改良型新药的升级路径:以共晶技术激活老药价值

共晶筛选为改良型新药研发提供了低成本、高回报的升级路径,通过优化现有药物的理化性质,赋予其新的临床价值。

对于已上市药物,共晶筛选可解决临床应用痛点。某非甾体抗炎药因胃肠道刺激性限制使用,其与甘氨酸形成的共晶通过降低药物在胃液中的溶解速率,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显著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效果,成功开发为改良型新药。

在剂型创新中,共晶技术拓展给药途径。某抗真菌药物因溶解度低仅能制成注射剂,经共晶筛选后开发的口服片剂生物利用度达注射剂的92%,患者依从性显著提升,市场份额扩大3倍。

这种改良开发周期短、风险低,通常只需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即可获批。青云瑞晶的数据显示,基于共晶技术的改良型新药研发周期平均为2-3年,显著短于全新新药,且整体开发风险相对较低,成为企业产品线延伸的优选策略。

五、青云瑞晶的系统化筛选方案:从形成体库到产业化验证

青云瑞晶构建的“全链条共晶筛选体系”,实现了从实验室筛选到工业生产的无缝衔接,保障技术转化效率。

筛选验证阶段采用“多技术联用”策略:X射线粉末衍射(PXRD)确认共晶形成,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热稳定性,动态水分吸附仪(DVS)评估吸湿性,高效液相色谱(HPLC)监测化学稳定性,形成完整的理化性质评价体系。

为确保产业化可行性,筛选过程中同步进行“工艺兼容性测试”,模拟搅拌、降温、过滤等生产环节,评估共晶在放大生产中的稳定性。某抗病毒药物的共晶在小试中表现优异,但中试时因搅拌强度影响出现晶型转变,青云瑞晶通过调整形成体比例与搅拌参数,最终实现稳定生产。

六、挑战与突破:共晶筛选的技术进阶

共晶筛选仍面临形成机制不明确、筛选效率待提升等挑战,青云瑞晶通过技术创新持续突破。

对于难共晶药物,创新“辅助形成技术”,如超声辅助共晶制备,通过外力促进分子间接触,使原本难以形成共晶的API成功率提升。

在晶型控制方面,建立“共晶 - 溶剂化物 - 盐型”多晶型筛选体系,避免共晶在储存中转化为其他晶型。某心血管药物共晶在高湿条件下易形成水合物,通过筛选复合形成体,成功抑制水合物生成。

共晶筛选技术的成熟,正在重构药物研发的价值链条——它使难溶性候选药物重获新生,让老药通过结构优化焕发新活力,为新药与改良型新药研发提供了更高效、更精准的技术路径。随着筛选方法的智能化、产业化技术的成熟化,共晶技术将叩开更多新药研发之门,为提升药物质量、满足临床需求提供持续动力。

联系我们
  • 结构生物学

    +86 18962587269(业务咨询-微信同号)
    +86 15606230810(求职招聘-微信同号)

  • 结构生物学服务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贤士路 88 号 6 幢10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共乐社区铁仔路52升业空间A栋317

  • 结构生物学公司

    bussiness@readcrystal.com(业务报价)
    contact@readcrystal.com(其他合作)
    hr@readcrystal.com(求职招聘)

蛋白结构解析
微信二维码
结构解析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
  • X射线衍射 蛋白
    X-Ray 蛋白
  • 蛋白结晶筛选
  • 蛋白共晶制备
    蛋白结晶优化
  • 晶体学结构解析
  • 蛋白结晶
  • 蛋白质结构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24 苏州青云瑞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1032617号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