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满足您的多种科研及工业界需求

ITC检测:解码生物分子互作的热力学“金钥匙”
发布日期:2025 . 11 . 10
外泌体脂质体

在生命科学与药物研发领域,精准解析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突破科研瓶颈、推动产业创新的关键。ITC检测(等温滴定量热分析技术)作为直接测定分子互作热力学信息的核心手段,凭借其样品用量小、灵敏度精确度高等优势,成为科研人员探索微观世界的“利器”。依托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如青云瑞晶提供的定制化解决方案,ITC检测正为更多领域的研究提供精准支持,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

ITC检测:解码生物分子互作的热力学“金钥匙”

一、ITC检测的原理与技术内核

ITC检测的核心原理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在设定的恒定反应温度下,当大分子与配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时,会伴随能量的释放或吸收。仪器通过高灵敏度的热电堆传感器,实时监测并为维持样品池与参比池之间温度绝对恒定所需的加热功率,并将此功率信号转化为热流曲线,最终生成包含完整热力学信息的滴定曲线。

与其他分子互作检测技术不同,ITC检测无需对样品进行荧光标记、同位素标记或固定化处理,最大限度保留了生物分子的天然结构与活性状态,从根本上避免了标记过程对分子互作的干扰。同时,一次ITC实验即可同步获取结合常数(Ka)、解离常数(Kd)、焓变(ΔH)、熵变(ΔS)及结合化学计量比(n)等关键参数,为全面解析分子互作机制提供了量化依据,这也是其在科研领域中不可替代的核心优势。

二、ITC检测的应用场景:覆盖多领域研究需求

凭借全面的参数输出与高可靠性,ITC检测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药物研发、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精准覆盖八大核心应用方向,成为解决关键科研问题的重要工具:

(一)量化结合亲和力

通过直接测定解离常数(Kd),精准区分分子间结合强度等级,从高亲和力(Kd<10nM)的抗体-抗原互作,到中亲和力(10nM<Kd<1μM)的酶-底物结合,再到低亲和力(Kd>1μM)的弱相互作用,为评估分子结合能力提供量化标准,助力筛选高特异性结合分子对。

(二)测定热力学特性和活性浓度

一次实验同步获取焓变(ΔH)、熵变(ΔS)、吉布斯自由能变(ΔG)等热力学参数,明确结合反应的能量驱动机制(如氢键、疏水作用、静电作用);同时可直接测定样品中具有活性的分子浓度,避免因样品降解、聚集导致的浓度误判,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双重保障。

(三)在小分子药物发现过程中确认预期结合靶标

针对小分子候选化合物,通过ITC检测验证其与预设靶蛋白(如酶、受体、离子通道)的特异性结合,排除“假阳性”化合物(如仅与蛋白非活性位点结合的分子),确保药物研发初期靶标结合的准确性,减少后续研发资源浪费。

(四)验证从苗头化合物到先导化合物演化过程中的IC50值和EC50值

在化合物优化阶段,通过ITC精准测定不同结构修饰后的化合物对靶标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与半数效应浓度(EC50),量化化合物活性变化趋势,为结构改造提供明确方向。

(五)候选药物的选择与优化

对比不同候选药物与靶标的结合亲和力、热力学稳定性及pH值、温度适应性,筛选出药效更强、代谢更稳定、副作用更小的药物分子;同时可评估候选药物与非靶蛋白的结合情况,降低药物脱靶风险,提升临床应用安全性。

(六)作用机制表征

通过分析热力学参数与结合模式的关联,揭示药物-靶标、蛋白-核酸等互作的分子机制。

(七)测定结合特异性和化学计量

通过对比目标分子与干扰分子(如结构类似物、同源蛋白)的结合强度,评估结合特异性,确保分子互作的专一性;同时精确测定结合化学计量比(n),明确大分子与配体的结合比例(如1:1、1:2结合),为解析蛋白复合物结构、核酸组装机制提供关键信息。

(八)酶动力学测定

无需标记即可测定酶与底物、抑制剂的结合常数(Km)、催化常数(kcat)及抑制常数(Ki),量化酶的催化效率与抑制剂的抑制能力;同时可区分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等不同抑制类型,为酶抑制剂药物研发及酶功能研究提供核心数据。

ITC无需标记即可直接测定抑制剂与酶的结合常数(Kd)、化学计量比(n)和热力学参数,从而清晰区分竞争性、非竞争性等不同抑制类型。此外,通过监测酶催化反应本身的热效应,ITC也可用于评估酶活性及抑制剂的效力(IC50),为酶功能研究和抑制剂药物研发提供关键数据。

三、ITC检测的核心技术特点

ITC检测之所以能在多领域广泛应用,源于其四大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为科研与产业应用提供高效支持:

(一)被研究体系没有任何限制

无需依赖分子特定性质(如荧光基团、带电基团),适用于各类生物分子体系,包括蛋白-蛋白、蛋白-核酸、蛋白-小分子、核酸-小分子、脂质体-分子等,且不受溶液体系(如缓冲液、有机溶剂、胶束、脂质体)影响,满足复杂生物体系的检测需求。

(二)测定热力学特性和活性浓度

区别于单一参数检测技术,ITC可一次性获取热力学特性(ΔH、ΔS、ΔG)与活性浓度数据,无需分多次实验,减少样品消耗与实验误差,同时为数据关联性分析提供便利,例如通过活性浓度校正热力学参数,提升结果准确性。

(三)样品用量小、灵敏度精确度高

仅需10-50μL样品即可完成实验,大幅降低珍贵样品(如稀有蛋白、昂贵药物中间体)的消耗;仪器最低可检测0.1μcal 的热量变化,对微弱分子互作(如低亲和力结合)也能精准捕捉,数据变异系数(CV)<5%,满足高水平科研论文发表与药物研发质控标准。

(四)实验时间短

一套完整实验(从样品准备到数据采集)通常可在数小时内完成,相较于传统热力学检测技术,效率显著提升,能较好地满足高通量筛选的需求,加速科研项目推进与药物研发进程。

四、专业技术支持:青云瑞晶的服务优势

要充分发挥ITC检测的技术价值,离不开专业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支持。青云瑞晶作为专业的CRO(研发服务提供商),为科研人员提供从实验方案定制到数据深度解析的全流程服务,有效解决了科研人员在实验操作、数据解读中可能遇到的难题。

在实验设计环节,青云瑞晶的技术团队会根据客户的研究目标(如检测分子类型、预期结合亲和力、所需参数等),制定个性化的实验方案,包括样品浓度优化、缓冲液选择、滴定程序设定等,确保实验一次性成功。

在仪器设备与数据质量方面,青云瑞晶配备了多台高精度ITC仪器(如 MicroCal PEAQ-ITC),最低可检测0.1μcal的热量变化,样品用量仅需10-50μL,大幅降低了珍贵样品(如稀有蛋白、昂贵化合物)的消耗。同时,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如定期仪器校准、空白实验验证、平行实验重复),确保实验数据的CV值(变异系数)<5%,满足高水平科研论文发表的要求。

在数据分析环节,青云瑞晶的技术人员会对原始数据进行全面的背景校正与模型拟合,同时提供详细的数据分析报告,包括参数含义解读、结合机制分析、实验结果与研究目标的关联性讨论等。

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微量热泳动技术(MST)等其他分子互作检测技术相比,SPR和MST都能提供动力学信息(Kon, Koff),这是ITC所不具备的;而ITC提供的完整热力学剖面(ΔH, ΔS)也是SPR和MST难以直接获得的。无论是基础研究中的分子机制探索,还是产业应用中的药物研发与质量控制,ITC 检测都将成为解锁生物分子研究密码的关键工具,助力科研人员在微观世界的探索中不断取得新突破。


联系我们
  • 结构生物学

    +86 18962587269(业务咨询-微信同号)
    +86 15606230810(求职招聘-微信同号)

  • 结构生物学服务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贤士路 88 号 6 幢10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共乐社区铁仔路52升业空间A栋317

  • 结构生物学公司

    bussiness@readcrystal.com(业务报价)
    contact@readcrystal.com(其他合作)
    hr@readcrystal.com(求职招聘)

蛋白结构解析
微信二维码
结构解析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
  • X射线衍射 蛋白
    X-Ray 蛋白
  • 蛋白结晶筛选
  • 蛋白共晶制备
    蛋白结晶优化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24 苏州青云瑞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1032617号    苏公网安备32058102002758号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