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泌体的形态是其身份认证的第一步。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其高分辨率,成为观察外泌体膜泡结构、确认其标志性“茶托状”形态的首选工具。此外,扫描电镜(SEM)、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技术也各有千秋,为外泌体形态表征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些技术不仅帮助我们直观理解外泌体的外观特征,更为后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粒径分析:纳米流式细胞术引领高精度测量
粒径分布是外泌体表征的另一重要维度。纳米流式细胞术(NanoFCM)以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外泌体粒径分析方法。相比传统方法,NanoFCM能够检测低至30nm的外泌体,并建立起单颗粒水平的多参数定量分析标准,为外泌体的精确定量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基于颗粒的布朗运动物理方法和动态光散射(DLS)等技术也作为辅助手段,共同绘制出外泌体的粒径分布图谱。
三、标志蛋白鉴定:免疫印迹与新型检测技术并进
外泌体表面标志蛋白的鉴定是确认其身份的关键。CD9、CD63、CD81等四跨膜蛋白,以及Hsp60、Hsp70等热休克蛋白,常作为外泌体的标志性蛋白进行检测。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作为经典方法,仍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如基于抗体的磁珠捕获、质谱分析以及新型荧光检测技术等方法的出现,使标志蛋白的鉴定变得更加高效、准确,为外泌体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更多线索。
四、纯度表征:多维度评估确保实验严谨性
外泌体的纯度是衡量其研究价值的关键指标。由于杂质的干扰,纯度表征往往是鉴定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环。通过颗粒数/总蛋白、总蛋白/总脂质、颗粒数/总核酸等多个维度来评估外泌体纯度,已成为共识。其中,纳米流式细胞术NanoFCM和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等技术,在纯度判定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此外,脂质定量试剂盒和外泌体RNA质量控制(QC)试剂盒等新型工具的出现,为外泌体纯度的多维度评估提供了更多选择,确保了实验的严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